Python学习日志05-基础语法学习04

Python学习日志05-基础语法学习04

亓翎_Re-TikaRa Lv4

列表

  在Python中,列表也被叫做序列,是Python语言中最基本的一种数据结构,与其他编程语言(例如C、C++、Java)中的数据类似。

创建列表

列表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分配一个数字,这个数字表示这个元素的位置或者索引,第一个索引是0,第二个索引是1,以此类推。列表由一系列按特定顺序排列的元素组成,开发者可以创建包含字母表中所有字母、数字0~9或其他的列表,元素之间可以没有任何关系。因为列表通常包含很多的元素,所以一般要给列表指定一个名称。Python中,使用中括号[]来表示列表,并用逗号分隔其中的元素。

1
2
3
4
5
list1 = [1, 2, 3, 4, 5]
list2 = ['a', 'b', 'c', 'd', 'e']
list3 = [1, 'a', 2, 'b', 3, 'c']
print(list1[2],list2[3],list3[4])
# 输出:3 d 3

image.png

更新列表(替换某个元素)

  在程序中的列表通常是动态的,所以我们可以向列表二次指定,即更新列表,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指定列表名和元素的索引,然后再指定新值。举例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指定序列list1
list1 = ["TikaRa","Re-Tika","Tika","Tera"]

# 输出list1
print(list1)

# 将list1的第4个元素更新为Alp_Studuio
list1[3] = "Alp_Studuio"

# 输出更新后的list1
print(list1)
#本环节将输出:['TikaRa', 'Re-Tika', 'Tika', 'Alp_Studuio']

image.png

添加元素

  我们也可以向列表中某位置添加元素,然后再删除某个指定元素。
  在Python中,使用insert()可以在列表任何位置添加新元素,插入时与要制定新元素的索引和值。insert()的语法如下:

1
list.insert(index,obj)

  上述语法中的具体参数如下

  • obj:要插入其中的元素
  • index:元素obj与要插入的索引位置

  继续用上面的list1来举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指定序列list1
list1 = ["TikaRa","Re-Tika","Tika","Tera"]

# 输出list1
print(list1)

# 在索引2处插入元素Alp_Studuio
list1.insert(2,"Alp_Studuio")

# 输出变更后的list1
print(list1)

image.png
  此时索引2就变成了Alp_Studuio,之后的元素索引依次顺延。

删除元素

  在Python中,删除列表中的元素,使用del语句,语法如下:

1
del list[index]

  上述语法中的具体参数如下

  • index:要删除的元素索引位置

  还是用list1举例:

1
2
3
4
5
6
7
8
# 指定序列list1
list1 = ["TikaRa","Re-Tika","Tika","Tera"]
# 输出list1
print(list1)
# 删除索引为3的元素
del list1[3]
# 输出变更后的list1
print(list1)

image.png


元组

  在Python中,可以将元组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列表。与列表唯一不同的是,元组内的数据元素不能发生改变。不但不能改变其中的数据项,而且也不能添加或者删除项。当开发者需要创建一组不可改变的数据时,通常会把数据放在一个元组中。

创建、删除和组合元组

  在Python中,创建元组的基本形式是使用小括号()将数据元素括起来,各个元素之间用逗号,隔开。元组与字符串和列表类似,下标索引也是从0开始,并且可以进行截取和组合等操作。元组的常见操作有以下两种:

  • 连接:在Python中,元组一旦创立就不可被修改,但是在现实程序应用中,开发者可以对元组进行组合。
  • 删除:同样的,我们也可以使用del语句删除整个元组

  具体举例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定义一个元组1
tuple1 = ("TikaRa","Re-Tika","Tika","Tera")

# 定义一个元组2
tuple2 = ("Alp_Studuio","Re-TikaRa")

# 定义一个元组3=元组1+元组2
tuple3 = tuple1 + tuple2

# 输出元组3
print(tuple3)

# 删除元组1
del tuple1

# 输出元组1
print(tuple1)

# 输出删除元组1后的报错
print("真抱歉,元组1跑丢了")

  在Python中的运行结果如下:
image.png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 定义元组1和2,并组合
tuple1 = ("TikaRa","Re-Tika","Tika","Tera")
tuple2 = ("Alp_Studuio","Re-TikaRa")
tuple3 = tuple1 + tuple2

# 输出组合后的元组
print(tuple3)
('TikaRa', 'Re-Tika', 'Tika', 'Tera', 'Alp_Studuio', 'Re-TikaRa')

# 删除元组1
del tuple1

# 尝试输出元组1
print(tuple1)

# 报错了……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NameError: name 'tuple1' is not defined. Did you mean: 'tuple2'?

# 再次输出元组3
print(tuple3)
('TikaRa', 'Re-Tika', 'Tika', 'Tera', 'Alp_Studuio', 'Re-TikaRa')

  从上面的结果来看,我们在组合元组1和元组2之后创建的元组3,是不受删除元组1这一操作的影响,正如上文所说,元组创建之后是不可修改的。你可以想象成,你新建了一个word1,然后又新建了word2,然后新建了一个word3将1和2中的文本复制进去,然后删除了word1,但是word3中的文本不受1的影响。碎碎念:这样说真的对吗?

统计元组

  在Python中,可以使用内置方法来获取元组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元组内元素个数

  • max(tuple):获取元组中的最大值
  • min(tuple):获取元组中的最小值
  • len(tuple):获取元组内元素个数
  • tuple.count(obj):统计元组内指定元素的个数

  具体举例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 定义元组1
tuple1 = (1,2,3,4,5,6,7,8,9,0)

# 定义元组2
tuple2 = (3,3,4,4,5,5,5,5,6,6,6,7,8,9)

# 输出元组1的最大值
print(max(tuple1))

# 输出元组1的最小值
print(min(tuple1))

# 输出元组2中元素个数
print(len(tuple2))

# 输出元组中5的个数
print(tuple2.count(5))

image.png


字典

  在Python中,字典可以存储任意类型对象。字典中的每个键和值中的key和value对之间必须用冒号:分隔,每个键值之间用逗号,分隔,整个字典包括在大括号{}中。字典的语法格式如下:

1
d = {key1:value1,key2:value2,key3:value3}

  上述语法格式的具体说明如下:

  • 字典是一系列“键:值”构成的,每个键都与一个值相关联,我们可以使用键来访问与之相关联的值
  • 字典中可以存储任意多个“键:值”
  • 每个key:value键值对中的键(key)必须是唯一的、不可变的,但是值(value)可以不唯一。
  • 键值可以是任何数据类型,可以是数字,字符串,列表甚至也可以是字典。

  在Python中,想要获取字典中某个键的值,可以通过访问键的方式来显示对应的值。字典是一种动态结构,可以随时在其中添加键值对。在添加时,首先需要指定字典名,然后用中括号围起来,最后写明键的值。对于字典中不再需要的信息,我们可以用del语句将对应的信息彻底删除,在使用时,必须指定字典名和要删除的键。
  具体举例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 创建字典dict
dict = {"商品名":"电脑支架","价格":1000,"数量":1}

# 更新“价格”的值
dict["价格"] = 200

# 添加新的键值
dict["颜色"] = "黑色"

# 输出键“价格”的值
print("dict['价格']=",dict["价格"])

# 输出“颜色”的值
print("dict['颜色']=",dict["颜色"])

# 显示字典dict中的元素
print(dict)

# 删除“数量”键值
del dict["数量"]

# 显示字典dict中的元素
print(dict)

image.png

遍历字典

  在Python中,一个字典可能只包含几个键值对,也可能包含几百万个键值对。所以Python支持对字典进行遍历,我们可以使用内置方法keys()遍历字典,以列表的形式返回一个字典中的所有键。
  keys()的语法格式如下

1
dict.keys()

  keys()没有参数,只有返回值,能够返回一个字典中的所有键。举例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type = {
"English":"Hello",
"Chinese":"你好",
"Japanese":"こんにちは"
"Korean":"안녕하세요"
"French":"Bonjour"
}
print("我的个人博客所支持的语言种类:")
x = type.keys()
print(x)

  上述代码创建了一个字典type,然后用keys()遍历了字典中的信息,执行后会输出:

1
2
我的个人博客所支持的语言种类:
dict_keys(['English', 'Chinese', 'Japanese', 'Korean', 'French'])
  • 标题: Python学习日志05-基础语法学习04
  • 作者: 亓翎_Re-TikaRa
  • 创建于 : 2024-11-27 08:12:34
  • 更新于 : 2024-11-28 23:03:22
  • 链接: https://re-tikara.fun/posts/692b5ca4/
  • 版权声明: 本文章采用 CC BY-NC-SA 4.0 进行许可。